一滴食用油在“過三關、斬六將”的精深加工后,品質大提升、價值翻五番,搖身一變成了面膜等化妝品原料。
長沙,作為內陸城市,既不靠海、也不沿邊,但敢為人先的長沙卻擁有開放的眼界和格局。
2019年,隨著中非經貿博覽會永久落戶長沙,通過中非合作的契機,一批成長起來的農業企業,將目光投向世界,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農業質量標準體系。
全世界95%的茶油產自中國,其中近50%產自湖南,而長沙的油茶面積居全省第二,瀏陽正處于油茶生長的黃金地帶上,有“中國油茶之鄉”的美譽。而多年前,瀏陽油茶林大多因樹種老化、管理粗放,未形成產業,油茶黃金地帶并沒有給這里帶來“黃金”。
相對于許多油茶企業角逐國內市場,湖南湘純農業科技公司(以下簡稱“湘純公司”)董事長周奇志立志要讓山里的油茶走出去,走向國際市場。
湘純農科董事長周奇志女士
油茶要走出去,生產、加工、管理質量必須高標準。因此,周奇志從產地環境到茶油種植管理、儲存加工的全鏈條嚴格管控。為了避免水土污染,基地摒棄了過去農戶任意施用化肥和除草劑的方式。從挖坑種樹開始精耕細作,填一層新土就填一層稻草,再填一層有機肥,松松軟軟得像個夾心餅干,以確保樹苗生長到不同層能“吃”到不同的肥料。
湘純瀏陽種植示范基地
周奇志介紹,經過嚴格保存后的原料,加工過程中還要“過三關、斬六將”:風選,吹走質量較輕的雜質;磁選,吸走金屬類雜質;色選,通過電腦探頭,自動剔除有霉變傾向的種子。過了“三關”后的優質茶籽,需清洗脫殼,再經過傳送帶運輸進入冷榨環節,榨出來的毛油直接進入全封閉不銹鋼管道,經過篩子、紗布、紙板3次過濾,再進入精煉車間進行脫酸、脫膠、脫色、脫水、脫臭、脫蠟“六脫”工藝,把茶油里的水分、蠟質、皂素等去除。所有的加工都是在無菌環境下完成的,加工車間的潔凈度堪比三級制藥企業。
在如此精細的標準化生產之下,湘純公司成為湖南首家獲得中國、歐盟、日本、美國“雙四項”(產地和加工)有機認證的企業。
湘純四大有機認證
而周奇志的茶油走向世界的夢想,也隨著中非合作和“一帶一路”的布局,變成了現實。
進入國際市場后,周奇志才發現,不少國家從中國進口茶油很少真正用于食用,而是通過精深加工等生物技術將食用茶油加工成白油,用于化妝品添加等。而這種油,可以賣到500元/斤,比食用油價值翻了五番。
“始于食用,但不止于食用。”周奇志走訪了20余個國家,從世界各地邀請了27名專家,聯合了7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,突破了關鍵技術,將普通的茶油分子團縮小50倍后變成納米分子油,成為化妝品的原料。這樣的納米分子油,不僅賣到了印度、巴基斯坦,也深受日、韓、歐美國家歡迎,湘純公司成為全國首家油茶全產業鏈開放、全資源利用的企業。
湖南湘純農業科技公司基地油茶籽喜獲豐收
湘純農科的快速發展,只是湖南省長沙市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。“正是高效,推動了現代農業的高效益發展;正是創新,推動了現代農業的高科技發展;正是融合,推動了現代農業的高水平發展;正是開放,推動了現代農業的高標準發展。”在長沙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領導看來,高效益發展、高科技發展、高水平發展、高標準發展,是推進長沙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,更是貫徹中央“農業高質高效發展”要求的落地行動。
湘純,這個承襲著湖湘兒女“敢為人先”精神的企業,在擂響鄉村振興的新號角中,奮勇爭先,讓現代農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;它不斷創新,敢闖敢試,帶領著湖南茶油走出去,讓世界感受了長沙品質,為人類的健康與美麗加“油”!
(文章來源:本文來自農民日報《長沙:讓現代農業展翅“高”飛——探尋長沙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》)